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07的文章

赴上海參加滬台經貿研討會

圖片
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上午搭乘華航班機經香港轉機,赴上海參加由上海市法學會所舉辦的「第九屆滬台經貿法律理論與實務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的會場在閔行區的嘉登道大飯店﹝Garden Avenue Hotel﹞,此次兩岸經貿交流權益促進會由我帶領共十五人,包括吳光陸、張永明、賴來焜、王永元、陳敏男、沈宇庭、陳孟釗、孫敏敏、魏憶龍、葉宏榮……等人。 大會自11月28日上午開幕,由沈國明會長及我共同主持開幕致詞,此次大會主題於上午有「勞動合同法」、「企業所得稅法修正」,下午則有下列主題: 1.台灣地區所得稅法則剖析 2.兩岸海關法律制度比較研究 3.兩岸進口貨物通關法制研究 4.上海洋山保稅港區和台灣高雄自由貿易港區法律制度之比較借鑑 5.海峽兩岸海商法律制度若干問題之比較 6.兩岸關於船舶抵押權及優先權在拍賣船舶時處理之比較 7.海事國際私法中船舶優先權之研究 8.船舶抵押權若干問題探討 在一天的研討會之後,於下午5時我及史德保副會長二人共同進行總結發言。 11月29日進行參加活動,上午9時30分到達上海第二中級法院,由副院長負責接待,雙方先進行法院調解業務的介紹,進而再參觀法院,到了中午則在第二中院的餐廳用餐,順便大家再聊聊,交換意見。 11月29日下午1時30分前往上海海事法院,中國大陸目前計有十個海事法院,海事法院專門受理海事案件,包括:海事侵權、海事合同…等。 上海海事法院位於上海浦東,法院為一建築物,設備新穎、圖書豐富,業務不錯。 在參觀完海事法院已是下午4時。 我們一起在會議室簡單開會並合影後,即一起用晚餐。我們在昆山市區找了一家由台灣人所開的素食餐廳吃素食,台灣老闆是一貫道的道親,經營的素食餐廳陳設也不錯,盼台商朋友們能多多前往享用! 吃「素食」有益身心健康!用完餐後,我又返回上海! 11月30日上午先前往法學書香購書,隨後至上海公司與上海友人周補銘等人見面敘舊,隨即與沈宇庭、陳敏男一起趨車往上海浦東機場,搭乘飛機經香港返回台北! 這四天的行程真緊湊,見的人也不少,幸好有友人及同事的幫忙!

[閱讀] 哈囉!中年

圖片
哈囉!中年﹝96.11.27﹞ 廖和敏著‧遠流出版公司出版 1.榮格﹝Carl Gustav Jung﹞歸納出中年人的共同特質,作者將之提出中年的四個大夢: ﹝1﹞做照顧者; ﹝2﹞做農夫;即親近大自然的慾望; ﹝3﹞做助人者;展現利他的特質; ﹝4﹞做作家;即做有創意的事。 2.中年的重心從工作轉向生活,原動力即在需求自外轉內,隨之而變的是「價值觀」。 3.人到了中年之後,才越來越瞭解自己,改善和自己的關係後,才體悟到:原來自己的戀愛旅程一直和「自信」友關,一直和自我的關係有關。 4.有了「生活品質」而犧牲「生命品質」的投資,不划算。所以中年後要知道哪些是自己不要的,才是「幸福」。 5.中年階段的重大轉變之一,就是從對他人的注意轉移到自我身上,人也開始認真聆聽內心真正的想法和感受。 6.中年人的偶像不一定是事業有成、家財萬貫的人,反而是一直用心生活、執著自己理想、不問成果耕耘的人。 7.中年後追求享有的質感。 8.中年是檢視自我的好機會,一切的答案可以從「內在世界」,從自己和自己的關係挖掘,只要挖得夠深。 9.中年後了解自己人生「無常」,過什麼樣的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生活的歷練,增加了「自信」! 10.中年開始重視時間管理、生命管理﹝Life management﹞、精力管理﹝energy management﹞ 11.人生即是一連串喚醒、自覺、自省、自我調適、自我接納的過程,中年最可怕的是沒有前述自覺! 12.中年想要變是通則,但要先確定目標,才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徑。

[閱讀] 圓明文集(闡教篇)

圖片
圓明文集(闡教篇)(96.11.27) 惟明法師編選(和裕出版社出版) 1、契經、四阿含藏:《增一阿含》、《中阿含》、《雜阿含》、《長阿含》;阿含即「法歸」,法歸者,是萬善之淵府,總持之林苑。 2、生生之類,皆因「行業」而起,有過去、當今、未來,歷三世識神長不滅也,凡為善惡,必有報應,漸積勝業,陶冶粗鄙,經無數劫,藻練神明,乃致「無生」而得佛道。 3、三自性,乃指: (1)遍計自性:妄於我身、及一切法,一一執為「實有」; (2)依他自性:所有諸法,皆依眾緣相應而起,無自性,唯是虛妄; (3)圓成實性:真如自性,不遷不變,圓滿成就。 4、第八識為「藏識」,一切眾生業受報者,先將「藏識」輾轉成因作「未來三業」,所以因因相乘,果果不絕,終還六道,受生死苦。是以未能了心者,即被八識惑亂。 5、佛三身者,從「八識」而得,因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等五識為「少女觀察智」;第六意識成「所作智」;第七末那識為「平等性智」;第八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 6、大圓鏡智以為「法身」;「平等性智」以為「報身」(妄心既盡,平等性成,萬行成就,以為「報身」;從平等法身,流出「報身」);成所作智及妙觀察智以為「化身」(六根無染,廣度眾生,自利利他,令他同解而修因,以為「化身」)。 7、法要有三:曰戒、定、慧。戒生定,定生慧,慧生八萬四千法門,是三者迭相為用。若次第言,則定為慧因,戒為定根。 8、以覺自心,故名為「佛」;以可軌持,故名為「法」;以心、性和合不二,故名為「僧」;以心性圓凈,故名為「戒」;以寂而照,故名為「般若」;以心本寂滅,故名為「涅槃」。 9、「持戒」為智慧之本,治心如牧牛,不使縱逸,去瞋、止、妄、息慾、寡求,由遠離以至「精進」,由禪定以造智慧。 10、學道者,以「真如」熏習「無明」,轉四識為「四智」,其一曰大圓鏡,其二曰平等性;其三曰妙觀察;其四曰成所作。初無增減,故號如來。 11、諸佛以「止、觀」故,住涅槃峰。所謂:以止止散,寂而常照;以觀觀昏,照而常寂。所以寂照雙顯,定慧兩融。止觀也,定慧也,寂照也,體用也。 12、「四相」之義,據直而說,只是一個「我、人、憎、愛」四種情妄,夫人自古迨今馳逐去來於生死海中,引起八萬種念慮,未有不自「我人憎愛」四種情妄之所交接者也。 13、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悟本心之妙理,最福皆空;迷自識之圓明,善惡俱礙。 14、具正法眼者,以法眼觀,了知

欣賞JOS'E Carreras 男高音的演唱

2007年11月24日下午7時30分赴小巨蛋欣賞演唱會,此一演唱會由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列拉斯(Jose' Carreras )所主唱。 一進場,已有相當多的聽眾,卡列拉斯在高雄市立交響樂團的伴奏下,唱出他的「天籟之聲」,迄下午9時20分已演唱完畢,在聽眾不斷地要求下,卡列拉斯又獻唱數首,最終謝幕! 2007年11月25日中午赴圓山俱樂部用餐,俱樂部內都是會員,心想月底將屆,會員來將最低消費額用完。近年來台灣的俱樂部越來越不容易經營,有些甚至已關門大吉。台灣不能再閉關自守,政府要正視「中國大陸崛起」,並善加運用,才能為台灣的經濟打開一條活路。 近來聽人說,現在政府執政「太過於重政治論述,而自輕經濟」,似乎與大多數人民的期待有違!

李永然推薦「歐洲聯盟人權保障」乙書

圖片
談到歐洲,大家均知此一地區相當重視人權保障,鑑於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公布「世界人權宣言」,「歐洲理事會」為促成其成員進一步團結及實踐人權保障,於1950年11月14日在羅馬簽署「歐洲保護人權及基本自由公約」﹝歐洲人權公約﹞,該公約共分三節,即﹝一﹞權利與自由;﹝二﹞歐洲人權法院;﹝三﹞其他條款,共計五十八條文。 歐洲理事會會員國保證其人民的公民及政治權利與自由得以保障,又於1961年10月18日簽署《歐洲社會憲章》,此一憲章共分五部分,計三十五條條文,並自1965年2月26日生效。該憲章並於1996年5月3日於史特拉斯堡修正。 另外「歐洲聯盟」於2000年12月7日在尼斯通過「歐洲聯盟基本權利憲章」﹝Charter of Fundamental Rights of the European Union﹞共分七章,即﹝一﹞尊嚴;﹝二﹞自由權;﹝三﹞平等;﹝四﹞團結;﹝五﹞公民權;﹝六﹞司法;﹝七﹞通則,共計五十四條條文。 人權保障已是歐洲聯盟的一項法律原則,並具體規定在1993年11月1日生效的「歐洲聯盟條約」,「人權保障」已是歐盟法律秩序和政策理念的重要內涵。 「歐洲聯盟人權保障」乙書,由洪德欽所主編,該書共由九篇文章所構成,即: 1.洪德欽撰歐洲聯盟人權保障的理念與建構 2.廖福特撰從人權宣言邁向人權法典─「歐洲聯盟基本權利憲章」之實踐 3.梁崇民撰歐盟對於少數人權之保障─少數民族、少數語言個案分析 4.焦興鎧撰歐洲法院與就業上性別歧視爭譯之解決 5.顏上詠、唐淑美撰歐盟生物科技指令與人權 6.洪德欽撰歐盟東擴與人權歐盟化 7.吳志光撰歐洲人權保障機制對東歐民主轉型國家人權建制之影響。 8.焦興鎧撰從國際勞動基準論歐洲聯盟對外籍勞工人權之保障。 9.洪德欽撰歐盟對外貿易與發展協定人權條款之規定與實踐。 本書是研究歐盟人權保障的重要中文參考書。 另外,歐盟於2000年12月17日通過的「歐盟權利憲章」,是歐盟將各種人權保障整合的文件,這是一具有相當影響力的人權文件。此一歐盟權利憲章全文可參考陳隆志所主編的「國際人權法文獻選集與解說」。

[閱讀] 止學

圖片
文中子著‧馬樹全注譯﹝南方出版社出版﹞ 1.積德須施、不居功、人要有自知之明,「以利御小人」、「物樸乃存」、不受不正之譽。 2.修德,並以德服人,識人須察其「德」。 3.人世在生,禍在當止不止,貪心戀棧。 4.「止」的含義是有深刻內涵,它是因時而變,出奇制勝的一招妙法,也深含事理、退中求進的處世哲學;而不是簡單的停止行為。 5.「勢」無常也,仁者物恃,人要謙遜待人。「勢力」與「仁德」要因不同對象而施。君子以德讓人欽敬,他們的義舉和善行深得人心、傳之千古,不會因無權勢而消滅的,這才是勢力的真正含義。 6.有權有勢,更要「謙恭、小心」,對任何人都不會輕易得罪。 7.多種福因,才能讓子孫後代有所依靠,能不驕不躁,痛改前非,這是成大事的所為。 8.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節制慾望才是大人物所應具有的成功品質。 9.「利益」作為御人的利器,只對小人之類的人才會產生真正的效應,而真正的君子縱使是貪賤孤危也不會為其所用。 10.「名譽」給人造成的傷害,往往是出人預料的,在名譽面前該有所停止、有所顧忌,而不要求太過。「名不由己,明者言不自讚」。 11.名譽之讓人看重,乃在於不易得到,所以要賞人權位榮譽,也不能不慎重。 12.處在高位而不務實際,只務虛名的人,一定表現的傲慢奢侈,禍患也就跟著來了,而士人無名無譽,反而無所煩惱,無所爭執,而不遭災害。 13.深陷困境,「保存根本」比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只有這樣,才會留下翻身的資本。冒進的人不知如此,卻困獸猶鬥,最後成徹底輸家。 14.人沒有天生的富貴,止要不甘貪窮,不自輕自賤,終有出頭之日。保有良好的「德行」,不失人的尊嚴,本本分分地的生活,是窮困之人的頭等大事,它可讓人「安身立命」,也可使人待機而動。 15.「世間恩怨」,對君子而言,只是一件小事,不能深陷其中。深陷其中,則造成目光淺短,無法成就大事,要修身養性,就要戒除俗見,才能提升品德修養。 16.「和為貴」,它可帶來長遠的好處,「和而弗爭,謀之首也」。 17.自私自利是結下仇怨的一大成因。 18.「寬厚」是為人的態度,可以以德服人,以德釋怨。

友人聚會

2007年11月22日晚上6時30分,我與友人陳學聖、張國洋、郭恆寬、李俊毅、侯世傑、林瑞楨、莊文欽等人一起餐敘。 友人彼此屬於不同行業,大家相聚,無所不談。人生不能獨居,還是要有友人相互扶持,相互為伴。不過交友貴乎「誠」、「慎」!誠如古人顏之推所云:「...是以與善人居,如人芝蘭之室,久而自芳言;...君子必慎交遊焉。孔子曰:『無友不如己者』顏、閔之徒,何可世得!但優於我,便是貴之。」

李鍾桂博士赴美生會演講

圖片
李鍾桂博士無人不知,她於民國27年出生廣西,今年已是70歲,可是依然保持年輕。 美生會於11月21日下午6時30分舉行例會活動,邀請李鍾桂博士演講,講題是「快樂人生」。 我是救國團法律顧問,李博士擔任救國圑主任時,我因工作上機會常與她接觸,她的學識、口才、涵養令人佩服。 她的演講,首先提到要快樂,就用「H2O」來說明,2個H就是「Hope」、「Health」;「O」就是Opportunity。 至於要快樂,她有一「六法全書」,即是信仰(Faith)、轉念、運動、工作......等六種方法。 她的演講,令在場的美生會朋友們無不折服。又她最近有一著《為者常成‧行者常至》。蘇一仲會長買了數十本,送給每一位美生會的會員。

推薦「憲法與人權」乙書

國人對於人權議題日益重視,人權又與憲法規定息息相關。 李銘義等人所著「憲法與人類」乙書,由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憲法與人類」乙書,對人權談到: 1. 聯合國憲章﹝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確立了人權的普遍化思想;聯合國於1948年12月10日通過了「世界人權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2. 「人權」是做為一個人所享有的權利;基本權是凡人皆有的權利。憲法加以規定具有確認其在國家規範中的最高效力,國家有加以保障的義務,不僅立法者不得任意限縮,制憲者如有侵犯也視為是一種憲法破毀的行為。 3. 基本人權的功能為: ﹝1﹞ 防禦的功能;﹝2﹞分享的功能;﹝3﹞客觀的功能。 客觀的功能又包括: ﹝1﹞ 基本人權的制度性保障作用; ﹝2﹞ 基本人權組織與程序保障的作用; ﹝3﹞ 基本人權的國家保障義務。 4. 基本人權的限制: ﹝1﹞ 形式上要求要符合「法律保留原則」。 ﹝2﹞ 實質要求要符合「比例原則」與「平等原則」。 5. 本書進一步探討「平等權」,在平等權中探討了: ﹝1﹞ 男女平等; ﹝2﹞ 性別平等; ﹝3﹞ 宗教平等; ﹝4﹞ 種族平等; ﹝5﹞ 階級平等; ﹝6﹞ 黨派平等。 6. 除了平等權外,自由權相當重要,本書介紹了「人身自由」、「居住及遷徙自由」、「言論自由」、「講學自由」、「著作自由」、「出版自由」;「信仰宗教自由」、「集會結社自由」。 7. 本書談過了自由權之後,更進一步探討生存權、工作權、財產權、訴訟權、訴願權及參政權。 8. 透過本書可對人權的基本概念有詳細的認識,更能對於憲法與人權間的關係有一清楚的瞭解。

赴天祥寶塔參加「三昧水懺法會」

圖片
2007年11月18日上午8時30分即已到達「天祥寶塔」,參加「三昧水懺法會」。三昧水懺是唐懿宗時之「悟達國師」所述。其過去生是袁盎,與漢景帝時之晁錯有積世之冤,而袁盎十世為高僧,戒律精嚴,致晁錯不得其便。卻於悟達國師心利心師,於得有損,故能以「人面瘡」害之。見此一「三昧水懺」可知「因果不爽」。 三昧水懺共分上、中、下三卷,就以上卷而言,主要認為: 1、吾人一性沉迷,汨没於四生之內,「一真」昏昧,輪轉於六趣之中,造無邊之「業障」,所以應投誠懺悔,並不再更作未作之罪。 2、人欲禮懺,必須先敬三寶,歸向三寶,則滅無量罪,長無量福,能令行者,離生死苦,得解脫樂。 3、人有三障.,一者煩惱、二者是業、三者「果報」,此三種法,能障聖道以人天勝妙好事,故經中目為「三障」。三障滅,則六根十惡,乃至八萬四千諸塵勞門,皆悉「清淨」。 4、要滅三障,當興七種心:(1)者慚愧;(2)者恐怖;(3)者厭離;(4)者發菩提心;(5)者怨親平等;(6)者念報佛恩;(7)者觀性罪空。 5、「三障」此三種法更相由藉,因「煩惱」故,所以起諸「惡業」;「惡業」因緣,故得「苦果」,要懺悔,應先懺悔「煩惱」。 6、「煩惱」乃從意起,「意業」,則「身」與「口」隨之而動,意業有三:一者慳念;二者瞋恚;三者痴闇。「煩惱」能斷眾生慧命根,能劫眾生諸善法,能漂眾生入於生死大苦海,能繫眾生於生死獄而不得出。 7、懺悔,本是改往修來,滅惡興善,智者先覺有過,便能改悔;人若能慚愧,發露懺悔,便能滅罪,更能長無量功能,豎立涅盤妙果。 8、人之煩惱有「貪欲煩惱」、「懷害煩惱」、「不了煩惱」、「輕傲煩惱」、「猶豫煩惱」、「執斷常煩惱」、「起見取煩惱」、「造戒取煩惱」、「橫計煩惱」、「起慳吝煩惱」、「奢誕煩惱」、「不忍煩惱」、「不勤煩惱」、「覺歡煩惱」、「無知解煩惱」、「生彼我煩惱」、「不直心煩惱」、「不調和煩惱」、「多含恨煩惱」、「狠戾煩惱」、「慘毒煩惱」、「執相煩惱」、「生顛倒煩惱」、「輪轉煩惱」、「恆沙煩惱」、「苦果煩惱」。 所以,奉勸有意修行者,可好好地透過「三昧水懺」,自我懺悔,深信有助於增長福慧,並早日超三界。

[閱讀] 動靜皆自在

動靜皆自在 聖嚴法師著‧法鼓文化公司出版 1.「禪」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真正的禪是要靠自己去體會的。 2.欲達開物見性的境界,應以「無門」為入門的方法。首先要把握一原則,即:對內需胸無成見,對外不能有「分別心」,這就是「無念」,無念,即心內不受自我束縛,外不被環境動搖。「開悟」在於放下自我執著。 3.生活即是修行,修行要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直心是道場,直心即是「平常心」,無主觀的分別和執著,而只有「清淨心」。 4.「三法印」:﹝1﹞諸行無常;﹝2﹞諸法無我;﹝3﹞涅槃寂靜﹝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靜止不動﹞,「戒定慧」即是「三無漏學」。 5.禪修方法為:﹝1﹞放鬆身心;﹝2﹞統一身心;﹝3﹞放下身心。 6.「淨土宗」,重視信仰、發願及修行。修行又分二:﹝1﹞專心唸佛;﹝2﹞修發菩提心等三種清淨的根業﹝身、口、意清淨﹞。 7.生命的重心應朝向「精神層面」追求;身體健康,更要「心理」建康,要心理健康要有適當的安靜,讓「心靈」安靜。 8.「禪修」的目的,是重於精神的自在和解脫,而且能從中獲得「平安」,對物質要做到不受誘惑。 9.處理人際問題時,要有「慈悲心」,多為對方設想;不但不會得罪對方,也讓自己有路可走。處理事物問題時,要有「智慧」。 10.不要製造內心垃圾,要消除內心的垃圾,就要將心調柔,一旦心能調柔,煩惱就減少。 11.有智慧的人,不受環境威脅、利誘、困擾、刺激,尤其不要非分之財,能不搶虛名,不沾酒色與權勢。 12.不介意煩惱,煩惱就不存在,對煩惱不介意,就是大智慧。 13.修行的內容,包括修: ﹝1﹞五戒十善; ﹝2﹞修苦、集、滅、道四聖諦法; ﹝3﹞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六度波羅蜜。 14.有自我中心的貪,叫做「煩惱」;沒有自我中心的求,叫做「悲願」,而不是貪。 15.「平常心」和「無心」相應。平常心就是對任何事的處理、應對,不以得失、多少、成敗作考量,而只考慮能不能做、該不該做,做了之後,當有問題發生時,也都能履險如夷。

[閱讀] 人際關係101

圖片
人際關係101 John C. Maxwell著‧蔡壁如﹝智庫公司﹞ 1.雷根總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與人連結的能力,雷根喜歡與人相處,他與人聯繫溝通的不凡能力,他可以讓任何人覺得自己是他最好的朋友。「人際關係」愈穩固,他的團隊愈凝聚團結。 2.由以下五個特徵,可以檢視自己是否建立穩固的人際關係: ﹝1﹞尊重:人際關係的源頭始於「尊重」; ﹝2﹞共同的經歷:要與人產生連結,要有共同的經歷才行; ﹝3﹞信任:「信任」是所有關係的必備要素; ﹝4﹞互惠:想要改善人際關係,團隊中每個人都必須同時扮演「施與受」的角色,彼此付出、彼此受益; ﹝5﹞彼此共享愉悅:彼此關係開始成長並穩固後,人們會開始彼此喜歡。 3.想要正面地激勵和影響別人,一定要學會瞭解他人─瞭解他人的想法、感受、動力所在、行動和反應。 4.人無法瞭解別人的原因有: ﹝1﹞害怕; ﹝2﹞自我中心; ﹝3﹞無法欣賞差異; ﹝4﹞無法找出共同點。 5.要想瞭解別人,一定要瞭解以下的共同點: ﹝1﹞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重要人物; ﹝2﹞別人才不管你知道多少,除非他們知道你對他們的關懷有多少; ﹝3﹞每個人都需要別人; ﹝4﹞如果擁有別人的瞭解和信任,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重要人物; ﹝5﹞如果你幫助某一個人,受影響的人可是一大串呢。 6.想要建立和維繫所有的正面關係,「信心」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想要建立對別人的信心,可以: ﹝1﹞在他們成功之前,先信任他們; ﹝2﹞強調他們的優點; ﹝3﹞列舉他們過去的成功經驗; ﹝4﹞當他們失敗的時候,灌輸他們信心; ﹝5﹞一起創造勝利的經驗; ﹝6﹞描繪出未來勝利的榮景; ﹝7﹞期待更高層次的生活。 7.「心先於腦」,先用情感動人,才能讓人動起來。 8.組織中的領導者善盡心力與員工產生連結時,整個組織的運作效率就發揮起來、員工有「驚人的忠誠度」以及「強烈的工作倫理」,而領導者的願景也成為全體員工的一致願望,這種影響力相當驚人。 9.「要領導自己,要用腦」,「要領導別人,要用心」,帶人要帶心。 10.成功的人往往善於「傾聽」,這樣可帶來寶貴的價值,善於傾聽的能力是與他人建立正面關係的基礎,傾聽有下述價值: ﹝1﹞傾聽傳達尊敬; ﹝2﹞傾聽建立關係; ﹝3﹞傾聽增加知識; ﹝4﹞傾聽激發想法; ﹝5﹞傾聽建立忠誠度; ﹝6﹞傾聽利人又利己。

[閱讀] 醫眼看人間

圖片
醫眼看人間(96.11.16) 黃崑巖著‧天下公司出版 1、人類是脆弱的物種,人類新生兒的弱小無力是這脆弱性另一有力的見證。 2、心臟是人的幫浦,至於思考的心是在別處;心或思考,是一種抽象概念,是腦力的運作,它經過激盪、分析、推理,再配上情緒、記憶與語言等單元,加以整合而成。 3、生命就是血液;生命的單位是細胞,而細胞新陳代謝及成長所需的氧氣、原料與營養,甚至於調節新陳代謝的荷爾蒙,以及各種生物訊息物質都是由「血液」送達全身。血液不到之處,氧氣供應一斷,組織就壞死。 4、「超氧化物」是屬於「自由基」的一種陰離子分子,它能殺菌,但也敵我不分地破壞細胞膜、蛋白質及DNA,使整個細胞機能逐漸衰退。生活不能只盲求表現活力,無味地過度刺激新陳代謝,這樣會使「自由基」的破壞增加到超過修復機制的負荷,力竭早衰。 5、不能坐視「打鼾」,因為它會影響健康,它是呼吸道狹窄所引起,這些人在睡眠期間,可說是處在氧氣不足的狀態下。 6、人的體毛有數種功能:(1)有保持體溫的作用;(2)方便身上的水滴向下方滾動;(3)能減少紫外線的傷害;(4)它是極敏感的感應器。 7、口腔要保養,(1)使用牙線清潔牙縫;(2)刷牙要用心照顧全局。 8、老年人的「退化性關節炎」最容易發生在「膝關節」,膝關節的穩定性與活動性退化,容易發生跌倒、滑倒等意外,導致大腿骨折、腦震盪及各種內外傷。

[閱讀] 防止老化

圖片
河野和彥著‧李毓昭譯﹝晨星出版公司出版﹞ 現代人愈來愈重視健康,要健康切勿吸毒、吸菸、酗酒,這些行為有害身心,就佛法而言,甚至「戒酒」。另外,要健康,則要防止老化,如何防止老化呢? 1.首先要認識老化,「老化」不僅在肉體上,在精神上也會顯現出來。禿頭、白髮、皺紋都是老化的徵兆,另外膚色也會有變化,會呈現褐色或白色的斑點,又牙齒減少也是老化的徵兆之一。 2.老化程度低的人之特徵有四: ﹝1﹞、以「八分飽」為原則。 ﹝2﹞、少量多餐; ﹝3﹞、不吃速食品; ﹝4﹞、不偏食 3.要從健康檢查了解老化的程度,主要有六點: ﹝1﹞有沒有貧血; ﹝2﹞肝機能是否正常; ﹝3﹞腎機能是否低下; ﹝4﹞血液中的脂肪是否過多; ﹝5﹞是否有糖尿病; ﹝6﹞抵抗力是否降低? 4.人如果能迴避遺傳的先天性疾病或意外死亡,並預防早期老化,人要活到壽命的極限,也就是一百二十歲,並不是不可能的。 5.要克服早期老化症候群的線索是「動脈硬化」,向高膽血症、高血壓、糖尿病,以及部分癡呆症都是老化症候群的要素,而這些要素都和動脈硬化有密切的關係。 6.不宜肥胖,人的肥胖乃與進食過多和運動不足有關。 7.要預防早期老化,應積極攝取可抑制活性氧,防止過氧化作用的食品。 8.「香菸」百害無一益,香菸的害處很多:﹝1﹞肺癌;﹝2﹞心肌梗塞;﹝3﹞腦栓塞;﹝4﹞促進動脈硬化,加速老化; 9.高膽血症、高血壓、糖尿病是促進早期老化的三大因素,而「肥胖」會強化這三大因素。 10.瞭解「長壽症候群」。 11.要活的長久,是靠營養均衡的飲食生活。

出席國際扶輪3520地區年會提案委員會

自民國75年間即加入「國際扶輪社」,迄今已二十餘年,國際扶輪社是全球最大的社會服務團體。 我曾擔任過社長,分區助理總監,今年則在地區擔任年會提案委員會主任委員。 每擔任一次新的職務,就是一個新的學習。人生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學習! 加入扶輪社,我最喜歡的就是「扶輪的四大考驗」,我相信這也是每個踏入社會的人應該服膺的!

『勸發菩提心文』省庵大師著。見性法師創印

圖片
1、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 2、心願差別之相有八,即「邪」「正」「真」「偽」「大」「小」「偏」「圓」。   既不求利養名聞,又不貪欲樂果報,惟為生死,為菩提,如是發心,名之為「正」;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心,如是發心,名之為「真」;眾生界盡,我願方盡,菩提道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若知自性是眾生,故願度脫,自性是佛道,故願成就,一見一法,離心別有,以虛空之心,發虛空之願,行虛空之行,證虛空之果,亦無虛空之相可得,如是發心,名之為「圓」。 3、取正取真,取大取圓之發心,乃是真正發菩提心。 4、「菩提心」乃諸善中王,必有因緣,方得發起,其因緣有十種;  (1)者念佛重恩故;  (2)者念父母恩故;  (3)者念師長恩故;  (4)者念施主恩故;  (5)者念眾生恩故;  (6)者念死生苦故;  (7)者尊重已靈故;  (8)者懺悔業障故;  (9)者求生淨土故;  (10)者為念正法得久住故。 5、要發起菩提心,切勿懈怠,眾生應懼地獄之苦,則「精進」自生;若念「無常」之速,則懈怠之起。 6、菩提心,即是「道心」;菩提之譯為「覺」,菩提心,即自覺覺他之心,「大乘眾生」方能得發,依最上乘,發菩提心,「菩提心」者,從「大悲」起,菩蕯修行。 7、起信論「三心」,亦即菩提心,一者「直心」、二者「深心」,三者「大悲心」,勸發菩提心,即勸發起信三心,令趣無上菩提。 8、「實賢」號者庵,為蓮宗第九袓,江蘇常熟人,生於清康熙25年8月初8日,世秦49歲。

參加「慈悲地藏寶懺法會」

圖片
2007年11月11日上午九時前往基隆十方大覺禪寺,參加「慈悲地藏寶懺法會」,由見忍法師主持,師兄游芳來、陳樹…等均出席。共分上、中、下三卷。 下卷計懺: 1.鬼道; 2.畜道; 3.人道。 又禮拜懺悔者,不惟滅除先世罪因苦果,即其現生之中,獲得二十種勝妙善利。 再者,勸請十方三寶,十地聖人,常住在世,是諸聖靈,教化我等,利益群品。 進而,要發「回向心」、修行回向,成大福果。 最終,則要發「無上菩提願心」,要發願有行,才能「信願行證」。

回高中母校

圖片
2007年11月10日上午8時30分前往台北市文林路中正高中,中正高中的前身是士林高中,也是我於民國59年至民國62年間所就讀的高中。感恩於邵夢蘭校長,她指導我們讀論語、孝經、曾文正公家書,背誦國文、英文,迄今仍然受益。 而我回到母校,慶祝母校44周年慶,跑了校園一圈,並勉勵學弟妹,校歌內有「佳士如林」,將來母校以你為榮! 下午7時與忠誠扶輪社社友聚會,暢談未來社務的發展!

[閱讀] 成功規則

圖片
成功規則(96.11.09) 蘇格拉底等著‧趙小山編譯(宏道文化公司出版) 1、人要能超脫恐懼和希望的焦慮,即可應付糟糕的處境,而獲得「心靈的平靜」。 2、正確的態度不是相信得多,也不是相信得太少,而是把心中的疑問分成一個個小塊,把每一小塊都推及最不可能的地方予以解答。 3、閱讀的訣竅:(1)花更多的時間去閱讀最優秀的經典作品;(2)在藏書中挑取自己能夠閱讀的部分來讀;(3)在不同的思想中,選取一個來思考,並予以徹底消化,這是抵達人生頂峰的一個好方法。 4、要了解一個人,不妨看他所讀的書,書籍承載精華,佳言永傳,至今對有識之人助益匪淺。 5、有膽有識的,遇事不驚,勇氣使他知難而進,在危險中要善於保持勇氣。 6、每一天都應當成我們的末日,隨時感恩我曾經活過。 7、唯一能從一個人手上奪走的只有「現在」,人認為喪失的東西並未真正擁有,除了「現在」。

[閱讀] 南懷瑾談心兵難防

圖片
南懷瑾談心兵難防(96.11.08) 南懷瑾著‧薇閣文化公司出版 1、心要能隨時反省自修而回歸平靜,不被習氣所污,這樣才不會墮落。 2、一個人要淡泊,如能淡泊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那就是一種高度的寧靜意識。 3、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這是指情緒沒有發動的境界,也未引發意氣。 4、人要能夠學養到自凈其意,不生妄念,心兵永息,更不自訟,那才真是「知本」。 5、七情六慾與生理健康關係非常大,要明白「誠意」、「正心」,更要明白「心能轉物」、「心能轉身」,一切可以從唯心的力量自能轉變。 6、真正的「自謙」,是指一個人真能做到使意識、意念返還到明誠、明凈的境界;這完全靠自己的反省觀察,才能得到的境界。 7、「人心惟危」乃指人的思想是很危險的。凡是人都有慾望,即是「好勝心」、「榮譽心」…這些都是欲望。 8、平凡的人能把念頭剋伏下去,就是「聖人」的境界;一個人如放縱自己的思想、感情、觀念,那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 9、有些人一生事業功名成就,但做人並沒有成功,如張居正,因個性急躁,修養不足,操切為政,不能優容氣節之士,最後落得一片淒涼! 10、沒有真正修養的人,不但失意忘形,得意也會忘形,得意忘形,就沒有「仁」,沒有「中心思想」。 11、做一個領導人,要多愛部下,像待自己的子女兄弟一樣替他們著想。我要利益,他們也要利益,我太累了,同樣地他們也累了,從最淺近、最平凡的當中去了解部下。

[閱讀] 坦伯頓的致富之鑰

圖片
作者:John M. Templeton 譯者:葉曉虹﹝華文網公司﹞ 1.人要睜開「心靈的眼睛」,就是要拓寬自己的視野,要看到每一件事情好的一面,要努力去尋求解決問題的可行辦法。 2.每一次的結束都是一次新的開始,世界原本就是不斷地變化,我們不要抗拒變化,要將視為帶來更大的機遇與挑戰,帶來更廣闊的生活空間。 3.朋友之間要和平相處,要取長補短,要共同朝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對朋友要有「愛」, 真正的朋友,應該是有品質。 4.要想活出最真實的「自我」,就不能欺騙任何人,也不能對任何人不忠誠、無信義。 5.人要樂意聽取別的意見、看法,用心地思考別人的建議和意見。我們即可藉此吸收到不同的思想,找到更新、夠豐富的生活。’敞開我們的胸懷,真誠地聽取別人的意見和看法。其實這就意味著我們要積極利用自然的強大力量,要按照生活的準則和規律來行事。 6.人要學習把那些看來糟糕的事,轉變成對自己有益的事,也就是從生活中將那些不幸倒楣的事中,找到對我們有益的東西。 7.當我們能夠正確地發揮我們的精神力量,我們就能突破任何限制,戰勝任何困難和挫折。 8.人們最大的幸福並非來自於我們用金錢買到的舒適和快樂,而是來自於當我們為了某個超越純粹的個人利益的目標而努力不懈的時候,我們所獲得的充實感與成就感。 9.「思想汙染」是那些本著消極本質的思想、感情和態度,如怨憤、憎恨、嫉妒、猜忌…,這些情感反應是思想的汙染物,會破壞我們思想精神的生態環境。 10.人要在「內在品質」和「外在表現」的兩個世界達到平衡,要和諧、統一,這樣才是─身心健康、生活幸福的人。 11.人要真誠地對待我們的工作、家人和朋友,運用潛在的力量,促使我們真誠地、積極地生活。我們對人要「善良」、「仁慈」,對人要有「同情心」,關懷體貼別人。 12.人要能始終真誠、愉快地讚美生活,就可人得到越多的幸福,就可以發現別人擁有的最好的一面。 13.人要有永恆的信念,不斷地努力,就能成功! 14.做一位有價值的人,更甚於一位成功的人。 15.當我們努力將快樂給予別人,讓別人得到快樂,我們才得到真正的快樂,快樂的最重要部分在於「給予」,而不是「索取」。 16.人要學會「讚美」,學會肯定生活中的一切幸福與美好,以積極態度生活,這就是生活給予我們一切所包含的美好事物。

[閱讀] 開示錄

圖片
開示錄(96.11.07) 曉雲法師著‧原泉出版社出版 1、亂世中能學佛是福報,有緣人能多念佛、禮佛,消除業障。學佛要內外功德兼修,內功德是修靜慮,外功德是行慈悲。 2、人有三層心,(1)妄心;(2)般若心;(3)般若心中心。「般若心中心」乃指安靜、清凈的心能夠昇華,就有一種啟發力,具有一股悲願。 3、「信」為道源功德之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大乘起信論》,因為具百善,去十惡,轉識成智,皆唯此「信心」。 4、知懺悔必得修佛道,「懺悔法門」很重要,慚愧如水洗,就得乾淨。天台宗主張「觀心」,靜坐修觀,觀一念心,有懺悔心的人,驕慢一定減少,靜坐觀心,懺悔業障,誦戒功德,是每天不能間斷的,靜坐,反觀內照。 5、太虛大師說,學佛的人,都稱為「菩薩學處」,菩薩能為度眾生苦,自己又得到大智,也得到快樂,這是菩薩的精神。 6、「緣起論」是佛教的基本理論,是佛教的核心思想。其主要要義是「空、有」二諦,「緣起性空」的思想,一切緣生法,緣生假名空,有是聚散而生的,談到「緣起法」,易於使人忘我,祛除驕慢!體解緣起法,則能破「我執」! 7、我們要「上求下化」,上求佛智慧,向上自然就要恭敬,下化,則需要將所學的用到娑婆世界,勤修「身、噫」,以「敬」為主。 8、佛字即是「覺」,覺字包含「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9、聽聞佛法要能學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起作用,學佛要學轉識,下真實功夫,才能轉識成智。學佛最重要是要成就功德,功德不同於福德,學佛是學菩薩的大悲願行。 10、在家學佛,宜多反省生慚愧心,人能生慚愧心,可對治驕慢、妄想。 11、原始佛法八正道,四種四諦:(1)生滅四諦;(2)無生四諦;(3)無量四諦;(4)無作四諦。 12、學佛要有「道心」,有道心才能堅忍以行,行願行解具足。

[閱讀] 王陽明內聖外王的九九方略

圖片
王陽明內聖外王的九九方略(96.11.06) 周月亮著‧詠春圖書公司出版 王陽明即王守仁,浙江餘姚人,明代大儒,著有《王文成公全集》。  1、王陽明堅決主張必須在事上磨練提真功夫,陽明的哲學是:萬物皆備於我,化任何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要想「長」,就得想辦法全面的養。  2、陽明的過人之處,是將儒、墨、釋、道的精華一體化為「心學」。  3、陽明總是能把淺近的目標和深遠追求結合起來,這自然是其智力有餘的表現,更是胸有大志的緣故。  4、陽明築室「陽明洞」,目的是「保命」;調息、調心、排除雜念、收氣、靜坐,積久「心靜而明」,能敏感地意識到一些問題都是可能的。  5、「心學」的一個最智慧的法門就是能將「萬物皆備於我」,能化一切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君子友我,小人資我,難難困苦玉成我。  6、只有知行合一,才能道術一體,只有道術一體,才能成為聖雄。陽明「心學」的要招,在於以「致良知」立大本,又以「格物」為致良知的功夫,從而成為情能盡性,用能得體。  7、陽明為自我修養定下教條,為:(1)立志;(2)勤學;(3)改過;(4)責善。  8、陽明重視「修德積學」,並稱:「養心莫善於義理,為學莫要於精專;毋為習俗所移,毋為物慾所引」。  9、「泰然原則」是禪學與心學共同標舉的最佳心理原則,只有依循「天理」的生活才是値得過的生活,才能從中上達不朽。  10、人忘己則大,大至同於天地;私己則小,小之且不如物。  11、王陽明的以「誠意」為起點,則一上道就在道德軌道上,每活一天都是在為自己的「心」升入至善之境而做工夫,所以「誠意」,就是「為善去惡」。  12、「致良知」是種自力更生,赤誠正信、自信其心、日新日日新的做人做事,一體化的修養、實踐、學習的過程。能真誠地想「致良知」,就擁有了「良知」。「良知」就是沒有理障欲蔽的「天理良心」。  13、人要能做到「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惡惡如惡惡臭,便是聖人」。  14、心即理的秘密在於,心本是清明無我,後來習染成有,便功利機詐,不得安泰,不得快樂!

[閱讀] 新譯養性延命錄

圖片
新譯養性延命錄(96.11.05) 曾召南註譯‧劉正浩校閱(三民書局出版) 1、人要順應自然,不能違反自然規律辦事。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去鍛練身心,爭取高壽。 2、「形體」和「精神」是構成生命的兩大要素,二者缺一不可。要養生長壽,非從形與神(即身、心)兩方面同時著手不可,養神就是修養心性。 3、處士少疾,遊子多患,事務繁簡之殊也。故「俗人競利,道士罕營」。 4、靜者壽,躁者夭。靜而不能養,減壽;躁而能養,延年。 5、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則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度,不妄動作,故能與神俱,盡終其天命,壽過百歲。 6、人為陽善,吉人報之;人為陰善,鬼神報之。人為陽惡,賊人治人,人為陰惡,鬼神治之。 7、人修善積德,而過其凶禍者,受先人之餘殃也;犯禁為惡,而遇其福者,蒙先人之餘殃也。

參加友人婚禮及地藏法會﹝96.11.3﹞

11月3日真是忙碌的一天,上午甫自高雄回台北,中午即赴友人之千金歸寧,在這場宴會中也見了許多老友。 下午3時又趕赴基隆,參加「地藏法會」,誦「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晚上又參加了扶輪社的活動。 這真是忙碌的一天!

繼續推廣法治,使台灣成為法治島

我自執業律師以來,一直認為法治的重要,政府要「依法行政」、法院要「依法審判」、人民要「守法」。這都離不開「法治」。 我於2007年10月31日下午7時赴樹林市公所演講「認識生活中的權利義務」,全場有250人左右,這些人都是自動前來的市民,我很受鼓勵,自下午7時講到9時,中間沒休息,只喝了「兩口白開水」,自覺這又是法治的一小步,但累積很多的一小步,就成了一大步,盼「法治島」的心願能早日實現。 近年來,台灣的亂象令人憂心,而我不能只是憂心,反而我要更加倍努力,並結合更多有志之士,一起投入,一起推動,「皇天總不負苦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