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權協會舉行勞動人權研討會
中國人權協會於97年4月30日舉辦「勞動人權研討會」,在51勞動節前夕,邀請專家學者討論台灣弱勢勞工權益、保障台灣人權等相關議題。 長期關懷弱勢的 準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律師也出席該研討會,表示「 保障人權」是其就任後的重要目標,希望傾聽各界意見,日後能為社會有所貢獻。 另外,中國人權協會每年都會進行人權指標調查,近年來台灣因經濟不理想,導致失業率攀高,勞工的保障仍有欠缺。也 希望藉著研討會,觀看未來的新政府如何落實勞動人權保障。 一、 勞動市場的變化與在地弱勢勞動族群的形成 主持人:李永然 / 中國人權協會理事長 主講人:焦興鎧 /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 與談人:姚秀珠 / 勞委會職訓局就業服務組副組長; 陳瑞珠 / 諮芮勞務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焦教授: 從全球化的立場,來談全球、台灣勞動市場變化的情形,及全球化的過程對勞工的考驗,對開發中、未開發國家產生的負面影響,和聯合國對於弱勢勞工的救濟標準。還有國內的勞工保障形成與政府採取的相關措施。 在八○年代的全球化、經濟自由化後,對全球的勞工產生相當大的衝擊與影響。怎麼保障弱勢勞工,就是相當重要的課題。即使是整合最成功的歐洲聯盟,也希望對弱勢勞工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從個別國家來看,以台灣為例,考驗也是相當險峻。就經建會的報告來說,全球化的結果,對全球的勞動者而言,對年輕要進入勞動市場者,全世界三十億人要用十五分之一的工資,取代你的工作,對於一個正常勞工來講,情勢相當的險峻。 主要內容分為四個部分:全球化與勞動市場的變化、規範弱勢族群工作平等權的具體內容、我國在地弱勢勞動族群的形成、政府所採相關對策的綜合評析。 第二代就業問題關乎是否要把年齡、身心障礙歧視單獨立法?以美國為例,年齡方面是單獨立法。而台灣則加入到就業服務法中,是稍樂觀些。哪天我國警察平均年齡 88 歲,要如何抓強盜?美國身心障礙歧視也相當嚴重,我們要如何建構一個身心障礙者歧視的保障?還有,對就業上對性別上的少數者,是否需要保障?兩性平等法把性別傾向訂定得相當寬大,因此對於性別不同的人應該給予保障,我國這點是比歐美國家還要先進的!最後,在社會安全體系的建構上,有些社會族群不適合到市場上,國家重要任務是建立一個社會安全體系,台灣實施的退休金、國民年金制度都是一個往正確方向。另外,我國對性別歧視的罰責不一且低,要如何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