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然律師擔任「企業經理精進讀書會」引言人,分享閱讀《臺灣的勝算》乙書心得
2023年12月27日晚上,臺北企業經理協進會與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文教基金會合辦「企業經理精進讀書會」,此次研讀「台灣的勝算」一書,該書由李喜明前參謀總長所著,(聯經出版公司於2022年9月出版)。當天由張五岳教授導讀,華志豪主任與談,活動則由呂毓卿祕書長擔任主持人,李永然律師在引言中提到以下幾點: 一、作者認為目前台灣人太過於樂觀,由於台灣承平已久,習慣安逸生活,麻木到不會去想是否會發生戰爭的問題,但國際上,則隨著2022年俄烏戰爭的突然爆發,一時之間「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之說甚囂塵上。 二、作者不認為中國大陸不會對台灣採取行動,而之所以迄今始終沒有採取行動,其原因大致因: 1.台灣海峽的天塹深溝; 2.中共內部不穩無暇顧及; 3.美國因素:美國不斷演變的對台安全承諾及實際作為,深刻地左右兩岸關係的發展; 4.區域國家高度關切:2021年舉行的美日及美韓高峰會的聯合聲明中,均將「台灣衝突」列入關注重點。美國、澳洲、日本、印度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 Quad)也加強運作演訓。 三、作者分析決定台海爆發的因素,主要有: 1.中國夢:包括「民族振興」,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及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2.習近平:習近平於2018年3月中共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的〈憲法〉修正案,意味著習近平可能終身掌控時代的來臨。習近平不想把「統一台灣」的問題留給下一代。 3.兩岸軍力的失衡:過去二、三十年,中國大陸的經濟飛躍發展,經濟起飛帶動軍事與科技的現代化,兩岸的軍事平衡開始向中國傾斜,形成敵大我小,敵強我弱。 4.美國的嚇阻能力:美中交惡、中共預判美國正朝承認台灣的方向發展,因此屢屢反應過度,美國對台灣的聲明愈多,中國大陸對美國的猜疑也跟著愈多。這種相互敵對及猜疑的互動,只會增加「台灣戰爭」爆發機率。 四、作者分析因為中國在經貿戰略開拓「經濟藍海」,中國大陸在過去三十年,經濟全力支持中國軍隊現代化,2021年國防經費已是30年前的53倍,中國在強軍夢的戰略走,解放軍正加速進行軍隊轉型和現代化工程。 又中共在軍力現代化計畫中,「信息化」是解放軍從「聯合作戰」過渡到「一體化聯合作戰」形式上最重要的轉型之一,中共所謂的「信息化」是藉由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