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泰興業董事長、臺北市美好人生協會創會理事蘇一仲為《李永然律師談運用法律精進修行》一書撰寫推薦序
「此身難得」樂在其中! 釋迦牟尼,印度迦毗羅衛國人(今尼泊爾)。俗名悉達多,為淨飯王太子,西元前623年出生,從小在錦衣玉食的環境下成長,十六歲結婚,久居深宮,不知民間疾苦,十九歲時有天出城巡視,途中經歷戰爭弱肉強食,看見人們深受生老病死之苦,回宮之後,不斷思索:如何能讓眾生都能「離苦得樂」?在二十九歲獨子出生不久後,毅然離宮,成為一個苦行者,尋找方法,經過六年苦修,於三十五歲悟道,講經說法共四十五年,於八十歲圓寂。 佛法兼具出世法與入世法,不生不死為出世法,有生有死為入世法,過去誦經拜佛、修行內觀,終極目的在於脫離「六道輪迴」(天道、人道、阿修羅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偏於出世思想,直到廣欽老和尚將入世法發揚光大,提倡「自立立人,自達達人」的人間佛教,徹底入世,廣結善緣,有德不孤,為善最樂。心中有佛,出入聚散,無非因果。時刻依照佛陀的教誨行善積德,勸化眾生,一樣能沐浴佛恩,法喜充滿! 聖嚴法師曾開示:「忙人時間最多,勤勞健康最好」,其中「忙人時間最多」,這句話相當耐人尋味。既然是忙人,怎麼會時間最多呢?忙,屬六書中的形聲字,從心,亡聲。進一步分析,「忙」字用「心」、「亡」二字來組成,為何從「心」,而不是從其他字邊,如手忙腳亂的「身」、「手」或「足」等等,其中應有會意之意。人可以忙,但是不能忙到「心」亡。「忙」有很多種,以身、心來區分,可分為四種: 1.「身忙心忙」:手忙腳亂,無頭蒼蠅。 2.「身忙心不忙」:按部就班,胸有成竹。 3.「身不忙心忙」:不知所措,熱鍋螞蟻。 4.「身不忙心不忙」:氣定神閑,靈台清明。 忙碌之人格外珍惜時間,事先提前計畫安排,反而會有時間;勤勞之人,因忙於各項事務,相較於較悠閒之人,健康狀態反而更好,若要在人生過程中儲蓄福德與智慧,則需服務、利益他人。正如同李永然律師這般,雖日理萬機、鉅細靡遺,身心皆忙,但不會忙到「心亡」;也因懂得善用時間,提早著手該做的事,按部就班完成工作。所以「事多而不煩,雖忙而不亂」,能成就一番事業。心有餘裕,就有空間容納新事物,行事從容,自然而然會有時間。李永然律師利用其自法律身專業及深厚的佛學底蘊,並將生活、工作與修行結合,分享布施,闡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理念。 What about 「ME」?面對人生的生老病死、事情的生住異滅、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