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出刊幸運雜誌177期,專文報導「翻轉老屋命運,創造城市新風貌——律師、地政士、建築師、估價師帶你認識『危老重建』」
.jpg)
文/張則君 市容景觀是各國遊客認識這座城市和這個國家的起點,依據近幾年的統計,外國人士提及對台灣的印象,總少不了「建築物老舊雜亂」一項,可見台灣房屋老舊的問題已十分嚴重。加上台灣地處地震帶,地震頻繁,若遇到較大的震度,老舊房屋的安全令人擔憂。政府為了保障民眾居住安全,先後制定《都市更新條例》與《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希望透過法律的層層把關,讓都市老舊建物的更新能更為順利,在保障人民居住平安之外,也能重現繁榮都市氣象。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2024年第二季全國平均屋齡為33年,屋齡30年以上住宅突破500萬戶,佔比高達55.7%,也就是說全國有超過一半以上的房屋都使用超過30年,這些房屋都可能會面臨結構老化、耐震能力不足、管線老舊的問題,潛藏許多安全的隱患;加上台灣地處地震帶,一旦遇上較大震度的地震,很容易造成房屋倒塌,危及民眾生命財產的安全,為了解決人民居住安全的問題,《都市更新條例》與《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簡稱《危老重建條例》)相繼上路,希望能改善台灣老屋林立的現象,讓人民的居住安更加有保障。 《危老重建條例》老屋重建的另一條路 有著46年法律實務經驗,深諳不動產法規的李永然律師表示:「台灣各大都市都有許多老舊房屋,這些老舊房屋受限於往昔的建築技術,結構不一定耐震,加上早期公寓很多沒有電梯,而台灣又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更形成了老舊房子『困老』的情況發生。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政府積極推動『都市更新』及『危老重建』,希望在完善的法律規範之下,加速台灣都市機能的復甦及改善居住環境品質。」 「危老重建」這幾個字,近年來在台灣的都市更新議題中頻繁出現,究竟何謂「危老重建」?李永然律師對此加以說明:「《危老重建條例》僅適用於『都市計畫』範圍內,符合屋齡30年以上的老舊合法建築物,且非『歷史建築』、房屋結構有安全之虞,或是無電梯者,經全體住戶同意,即可申請,申請面積沒有限制;申請門檻對於與有基地面積限制的『都更』相較要低。民眾對於老舊房屋重建要如何選擇?首先,要詳細評估自己的老舊房屋是要走『都更』還是『危老』的程序?面對此一問題就必須冷靜思考瞭解自己建築物的情況具備哪一方面的條件,及比較這兩者的差別,再做決定;其次,若決定要走『危老』重建的程序,雖然目前危老的門檻低,但也要考慮如果建築基地太小,是否會成為『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