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然律師分享「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一書讀後心得

 

文◎李永然律師

  一、我參加如意讀書會,閱讀「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Same as Ever:A Guide to What Never Changes)乙書,該書由Morgan Housel著,周宜芳譯,遠見天下文化公司出版。

  二、本書是一本短篇的故事集,討論在這變動無常的世界當中,那些恒常不變的道理,「歷史」充滿許多永恒的智慧,作者認為從來不曾改變的行為,才是歷史最有力的教訓,因為它們預告未來的景象,照映出每一個人的未來,每個人能學到最重要的事物,就是那些歷久彌新的教訓。

  三、歷史上一些最重大、影響最深遠的變動之所以發生,都源自某個隨機、無法預見、漫不經心的際遇或決定所創造出來的妙局或亂局。作者認為人類在這個容易受到「機遇」與「意外」左右的世界,應努力記住兩件事:

  (一)特別注意根據「人的行為方式」做預測,而不是根據「特定事件」做預測,因人們會對貪婪、恐懼、機會、剝削、風險、不確定性、浱系與「社會說服」(Social persuasion)有同樣的反應。

  (二)要有廣闊的想像力,明天都可能因一些沒有人想到的「小事故」而改變,「事件」就像金錢,都有「複利效應」;「複利效應」的核心特質就是「事物」起於「細微」,能夠發展到多龐大,從來不符合直覺。

  四、人們非常擅常於預測「未來」,但不擅長於預測「意外」,而後者往往是最後關鍵,「沒有人預料的事」永遠是最大的「風險」(風險就是人沒有預料到的事)。

  「盛極必衰」幾乎等於經濟鐵則,想像力到不了的地方,就是危險事物所在的地方,這就是人們永遠無法駕馭「風險」,風險之所以是風險,正是因為人們無法預料。

  風險既然是人們拿它沒輒的事情,一旦發生人們沒有預料的事情,人們就愈是震驚,作者認為有兩件事可以幫得上忙:

  (一)投資於「準備」,而不是投資於「預測」,「預期」(expectation)不同於「預測」(forecast),「預期」比預測更有價值。

  (二)為事情做不合乎常理的準備。

  五、自已的幸福取決於自已的「期望」,這比其他任何因素對自已的幸福影響更大,在這持續變得更好的世界,如何不讓「期望值」跟著上升,是一項重要的生活技巧,這也是最困難投資人查理.蒙格認為讓世界轉動的不是「貪婪」,而是「嫉妒」。

  當今的經濟很擅長創造三種事物:「財富」、「炫富能力」、以及對於他人財富的強烈「嫉妒」,因而人想要活得幸福快樂,管理「期望」非常重要。

  ※蒙格對於擁有幸福人生的秘訣是降低期望,另外抱持合理的期望,全盤接受人生的際遇。

  六、一個人特別擅長某件事,往往會在另一件事上做得異常拙劣,一項「優異的能力」會排擠其他人格特質發揮的空間。

  ※「均值回歸」是歷史上常見的一種故事發展,出現「均值回歸」的原因乃在於把那些人推上「頂峰」的種種人格特質,也更有可能把他們推向「懸崖」的邊緣。

  七、最棒的故事勝出,不是最棒的想法,也不是對的想法,能夠講故事抓住聽眾「注意力」,讓聽眾點頭的人,往往就是能得到獎賞的人,邱吉爾是一位說故事與演講的大師,也是用「精神喊話」與「煽動情感」來吸引群眾注意力的高手。

  作者又分析關於好故事,要注意以下要點:

  (一)遇到複雜的主題時,故事就像槓桿;

  (二)最有說服力的故事和你想要相信的事情有關,或者親身經歷的延伸;

  (三)故事會把各種人的注意力凝聚在「單、焦點」上;

  (四)好故事能在你認定沒有改善空間的事物裡創造出許多隱藏的機會。

  八、這本書用23章,每章的每個主題在數歷年後還是會像它在數百年前一樣,對每個人攸關重大,最後作者還是強調人與其「預測」,不如回頭看,而且視野要廣闊,與其設法推敲未來可能出現的細微變化,不如研究我們過去一直沒有躲掉的「重大事件」;作者也強調自已是多讀「歷史」,少看「預測」,讀愈多歷史,對未來就愈安然自在。我覺得這本書蠻值得閱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參與危老重建法律實務手冊》免費贈閱,歡迎索取

《從試用期到離職.退休勞資爭議法律手冊》免費贈閱,歡迎民眾索取